正规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app_实盘配资公司正规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app_实盘配资公司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正规实盘杠杆平台排行
正规杠杆平台排行
  • 中法文化交流,广东人凭何“占尽春风第一枝”? | 艺见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雨果、福楼拜、司汤达、罗曼·罗兰等法国文学大师作品,以及《简明法汉词典》和《汉法词典》,均在中法互赠国礼之列。

    从《论语导读》到《茶花女》《悲惨世界》,这些作品无不见证了中法文化情谊源远流长。事实上,过去一百多年来,在中法文化交往历程及各个艺术领域,广东文化界大师云集,留下了一系列璨若星河的 “广东印记”,可谓是“占尽春风第一枝”——

    美术方面,有现代画坛百年巨匠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旅欧六年,他曾先后投师于法国第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1924年5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林风眠高2米、长4.5米的油画巨作《摸索》引起轰动。归国后,林风眠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培养出吴冠中等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名家。

    纪录片《林风眠》今年5月刚刚在巴黎开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初法国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传至中国的过程中,广东美术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开拓者角色。与林风眠、关良并称为“广东三杰”的丁衍庸(1902-1978,广东茂名人),就曾是法国野兽派尤其是马蒂斯艺术在中国最积极的传播者,一度凭借其“笔势飞舞、色彩夺目”的油画作品,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马蒂斯”。1929年,他曾参与筹备广东第一间博物馆——广州市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前身)。1946年出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丁衍庸创作的花鸟画。

    音乐教育是广东文化输出的传统强项,曾涌现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肖友梅(1884-1940,广东中山人)等重要奠基者。其中,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的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15岁成为第一个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亚洲人;1929年回国期间,曾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等地登台,是现代中国第一位举办个人独奏会的音乐家。马思聪不满20岁即创办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广州音乐院(星海音乐学院前身)并担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创作的《思乡曲》《摇篮曲》等作品脍炙人口,风行海内外。

    1953年,演奏中的马思聪。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于1929年前往巴黎寻求深造,1934年,成功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开始了作曲理论的系统学习。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冼星海以乐谱为武器,写出一首又一首唤醒民族意志觉醒的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在中法文学交流方面,广东同样涌现出一大批影响深远的风云人物,例如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张竞生(1888-1970,广东饶平人)。作为民国第一批留洋博士之一,他于1912年远赴巴黎大学就读,191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应邀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逻辑学、美学,是国内最早的卢梭《忏悔录》翻译者。

    张竞生与其代表作《性史》。

    不能不提的,还有“中国翻译史上的丰碑”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梁宗岱16岁即在新诗界崭露头角;游欧七年,精通英、法、德、意语。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余光中推为最佳中文版本;法译《陶潜诗选》、中译瓦雷里《水仙辞》等,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他翻译的歌德《浮士德》虽然只有半部面世,却仍被海外学者评为是《浮士德》最优秀的中译本之一。

    梁宗岱翻译作品集。

    著名翻译家郑克鲁(1939-2020,广东中山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翻译作品包括《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九三年》《海底两万里》等,总计多达1700万字。有评论称赞他是以一己之力,把半个法兰西文学“扛”到了中国。

    翻译家郑克鲁。

    郑克鲁翻译的加缪《局外人》。

    中法文化交流,广东文艺界为何频频涌现风云人物?纵观这些粤籍大师的艺术人生,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庞大的军团。

    例如林风眠,中国美术学院高士明教授评价称,“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条道路”,“代表了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法勤工俭学期间,与同为梅县老乡、梅州中学校友的李金发、林文铮结为莫逆之交。前者是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山鼻祖,又是雕刻家,后者是艺术教育家、批评家、翻译家。三人各擅胜场又志同道合,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创办“艺术运动社”,李、林都是骨干成员,三人被合称为中国美院历史上的“梅州三剑客”。

    1923年,“梅州三剑客”李金发、林风眠、林文铮(从左至右)一起在德国柏林游学,三人均为梅州中学校友。

    无独有偶,马思聪在巴黎期间与冼星海一见如故。当时冼星海因失业处境窘迫,两人相互鼓励、扶持,马思聪钦佩好友刻苦求艺的精神,特意为其引荐名师。多年后,这对“岭南双星”双双陨落海外,几经波折,最终在广州麓湖畔“重逢”,结伴长眠。

    麓湖侧畔的冼星海墓园塑像。

    马思聪和冼星海都是满门桃李,马思聪的弟子、小提琴名师林耀基,冼星海的学生、音乐评论家李凌都是广东台山人。马思聪子女当中除了二人早逝外,出了7位教授,其中有5位都是音乐专业。

    马思聪雕像上刻着《思乡曲》。

    翻译家郑克鲁的曾祖父,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实业家,《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郑克鲁的叔公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家之一郑景康 。郑克鲁曾回忆说,曾祖父非常有思辨天赋,不仅英文好,旧学功底也很深,勤于动笔,“我的思考与写作才能也许与他有关”。

    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通过这些广东文化名人,人们看到的,是广东长期处于近现代东西文化交汇“锋面”、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统;是林风眠等前辈大师试图通过从西方现代派诗歌、绘画、音乐、哲学等领域广采博收,通过融通中西、大胆实验,为传统艺术和民族精神找寻革故鼎新之道的不懈追求。

    在他们的人生传奇里,既有孔子的济世情怀、陶渊明的旷洁风骨,又散发着雨果的悲悯之光和罗曼·罗兰的英雄之气;他们及其作品见证了中法两个文化大国骨子里的亲近感,文化艺术在推动民心相通上独具的共情魅力,亦为不同文明之间尊重、理解、包容、互鉴,赋予了鲜活灵气,提供了文化范本。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艺术家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中频频迸发出新的活力。 早在1979年,法国巴黎一家画廊在杂志上偶然看到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水彩大师王肇民的几幅作品,深为叹服,次年在巴黎为他举办了个展。当地媒体称此次展览是“巴黎的盛事”,将王肇民列入“当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且是“属于徐悲鸿、林风眠这一世系的名家”。

    王肇民代表作《荷花玉兰》。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许鸿飞携50件“肥女”雕塑,成为首个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广东雕塑家;同年,广东画家何坚宁的画作《欢歌起舞》被法国总统府爱舍丽宫收藏,成为广州第一位作品进驻法国总统府的艺术家。

    “欢乐岭南——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法国站”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展出。

    何坚宁被法国总统府收藏的作品《欢歌起舞》。

    2017年,孙洪敏、黄国武、李振中、周作俊、许永城5位粤籍画家作家联袂举办《5个中国人在巴黎》画展, 包括百余幅油画和水墨作品,为法国艺术市场送来一阵清新的“中国风”。

    毕业于广州美院、曾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的雕塑家、装置艺术家王度,1990年移居巴黎,是法国当代最受瞩目的华人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当代性,作品代表法国参加过多个国际性双年展,去年4月,还曾随同马克龙总统访华。

    旅法艺术家王度的装置艺术作品。

    旅法汕头籍钢琴家周勤龄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她常年在欧洲各大城市举办音乐会,积极投身中法音乐交流、教育、公益事业。她编著的《凌纳钢琴教学法》在法国出版后,被评为“全球十部最佳钢琴教材之一”。她与音乐家刘雨声合作,将潮州音乐《寒鸦戏水》改编为合奏曲,让家乡音乐走向世界。她曾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和“文化艺术军团勋章”。

    旅法汕头籍钢琴家周勤龄。

    中法建交迎来“甲子”之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等盛事的举办也将为中法艺术交流带来新的契机。广东艺术家将如何书写新的篇章?那扇沟通中西、率先“开眼看世界”的窗户,正期待着新的风景。

    南方+记者 郭珊 

    (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正规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app_实盘配资公司 带给你想要内容